製圖/王斌記者 楊蔚然通訊員 湯雪
  指導專家 長沙市中心醫院
  孫艷傳染病防治科主任、副主任醫師
  郭皓宇消化內科副主任醫師
  【核心提示】
  入夏以來,湖南很多地區出現嚴重的洪澇災害。近日,記者從長沙市中心醫院瞭解到,目前腸道傳染病雖未出現發病高峰,但門診各類胃腸道疾病患者已呈上升趨勢。
  5月29日是世界腸道健康日,主題是“腸道微環境在健康與疾病預防中的重要性”。專家提醒,暴雨強降水導致的洪澇災害,可使多種腸道傳染病病毒或細菌經水傳播,大眾要註意防範。
  此時又逢兒童節端午節,親朋好友聚餐機會增多,更應預防腸道傳染病。
  持續暴雨
  敲響腸道疾病預防警鐘
  34歲的王威盛(化名)在長沙開出租車,每次晚班後,他都喜歡吃點燒烤。昨晚下班後,他就點了8只生蚝和2盤韭菜吃。凌晨3時後,他開始肚子痛並加劇,還伴腹瀉、發熱等癥狀,他趕忙上長沙市中心醫院看急診。經檢查,初步診斷是感染性腸胃炎。
  “夏季氣溫高、濕度大,加上入夏以來暴雨連連,正是細菌繁殖的最佳時期。”孫艷指出,近期連續暴雨導致的洪澇災害,可能會造成飲用水源和居住地污染,使腸道和蟲媒傳染病的發病機會增加,大眾一定要謹防腸道傳染病的發生。
  腸道傳染病病毒主要通過水、食物、日常生活接觸和蒼蠅等媒介進行傳播,經人的口進入胃腸道,在消化系統內生長繁殖而發病,病後又可能傳給其他人。每年5~10月是該病流行季節,高峰期集中在7月和8月。臨床表現大多出現噁心、嘔吐、腹痛、腹瀉、食欲不振等胃腸道癥狀,有些還伴發熱、頭痛、肢体酸痛等全身中毒癥狀,若治療不及時,可引起嚴重的併發症甚至死亡。
  【保健指南】每年夏季,是急性胃腸炎等疾病的高發期,加上近期湖南暴雨不斷,全省多地區洪澇災害嚴重,更易引發腸道傳染疾病。開空調、喝冷飲、吃冰棍、喝冰啤酒,貪吃燒烤、麻辣燙……這些不良飲食習慣,都易誘發胃腸道疾病。
  為促腸健
  別走腸道疾病防治誤區
  近年來,越來越多的研究證明,腸內菌群失衡是發生慢病的主要原因,結構異常的腸道菌群,是肥胖、高血壓、糖尿病等慢病發生的直接誘因。“腸道菌群,對神經、免疫系統有著遠程調節作用,體內菌群的平衡對抑鬱症和類風濕病都有調節作用。”郭皓宇表示,大眾缺少這類腸識,易走誤區。
  誤區一:腹瀉濫用止瀉藥或抗生素。腸道病初期的腹瀉,排泄物其實能將體內致病菌或細菌同時帶出,可減少對人體傷害。而過早服用瀉藥,不利於毒素排出,進而加重中毒癥狀甚至誘發敗血症。另外,只有細菌感染引起的腹瀉才需用抗生素。
  誤區二:不把便秘當成病。腸道就像人體的“下水道”,一旦發生堵塞,大便就易滯留腸道內,引發便秘,這些體內的代謝物和廢物被身體再次吸收,輕者會產生皮膚痤瘡、腹脹疼痛、精神頹廢等癥狀,重者可能會形成腸道腫瘤。
  誤區三:不識腸道功能。腸道是人體重要的營養吸收和免疫器官,亞健康的腸道易引起多種腸道不適,如反覆的便秘、腹瀉、腹痛等,甚至抵抗力下降。通過科學平衡的膳食,如合理攝入活性益生菌、多吃新鮮蔬果等,可有效改善腸道微環境。
  誤區四:熱衷服用清腸產品。潤腸茶、排毒清、清腸藥等促瀉類藥物,若長期服用,易導致結腸平滑肌神經細胞受到損傷,引起結腸功能紊亂,進而出現結腸黑變病甚至是結腸腫瘤。
  【保健指南】腸道病高發期,大眾應選擇新鮮食物吃,病死的家禽和不新鮮的水產品不要購買。即使對於鹽腌過的食品,也不能掉以輕心。飯菜最好現做現吃,冰箱飯菜,應煮透再吃;烹調時炊具、餐具要註意消毒,生熟食品用的炊具要分開。
  學點腸識
  健康要從“腸”計議
  郭皓宇介紹,夏季是各類腸道疾病的高發期,數據顯示,70%以上的市民曾出現過不同程度的脹氣、食欲不振、便血、便秘、糞便惡臭等情況。如何解決這些腸道問題?建議:
  1.水果蔬菜富含膳食纖維,對胃腸黏膜有保護作用,能促進腸道蠕動,可適量吃些酸奶、香蕉、納豆或芹菜等食物。每天必須保證1.5升以上喝水量,儘量按時排便。
  2.定時定量鍛煉。做起立、蹲下、起立、蹲下的“半蹲式”練習,可通過對腹部的擠壓,進行有效鍛煉,使內部腸道得到運動。而體操運動能改善神經系統對腸道運動的調節,增強腹肌收縮能力,促進消化及潤滑腸腔。慢跑也可促進腸胃蠕動,消除便秘。
  3.年輕女性,要儘量減少清腸的次數,同時少喝些腸清茶、減肥茶等,以免引發便秘。
  【保健指南】蒼蠅、蟑螂等害蟲,是暴雨持續後腸道傳染病的重要媒介,因此,大眾要重點做好廚房衛生清潔工作。另外,勤洗手也是預防腸道傳染病的重要措施,飯前、便後、外出回家後,大家均應做到用流動水徹底清潔雙手。  (原標題:持續暴雨,謹防腸道鬧病)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wz89wzblqn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